中国戏剧篇
1、起源
中国古典戏曲的形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傩,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如今有 360 多个剧种。中国古典戏曲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基本形式。
2、中国古典戏曲形式
宋元南戏
时间地点: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地位及特点:是戏曲的成型时期,是中国较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北曲杂剧。它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其唱法富于变化,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乐器以鼓板为主。由于南曲声腔与北曲不同,因而二者风格迥异。
代表曲目:《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南宋时作品)《琵琶记》《白兔记》《荆钗记》《拜月亭》《杀狗记》。
元代杂剧
别称:北曲杂剧。
时间地点: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
地位: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古人将唐诗、宋词、元曲与之并称。
特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深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斗争精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戏剧矛盾集中富有变化,人物生动。
代表曲目:《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明清传奇
时间: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
地位: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
特点:艺术上达到较高的水平,不同的声腔具有不同的特色,角色分工细致。
清代地方戏
时间: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入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
特点:强劲、凄切的主体风格,它创建了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导的音乐体制和由此带来的新的剧本文学形式。戏剧文本的结构形式由传奇的分出转变为分场的结构形式,从而型制不再像传奇那样拖沓繁冗、结构松散,而是有着结构严谨、适宜观众接受的特色。
代表曲目:《阳平关》、《花木兰》、《买姻脂》、《探阴山》、《奇冤报》、《画中人》。
近现代戏曲
时间:西方话剧引入中国,20 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这种早期话剧仍具有一些戏曲的特点。“五四”以后重新照原样引进西方戏剧,形式是现实主义戏剧,称“新剧”。1928 年起称“话剧”,沿用至今。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