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试题资料

首页 > 陕西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2018陕西省公务员考试面试:“方言写作”引争议

延安人事考试网 | 2018-07-04 16:49

收藏

  ü 热点概述

  如果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改成“摇啊摇,摇到姥姥桥”,你愿意吗?

  近日,有人发现沪教版一篇小学课文《打碗碗花》里的“外婆”,全被改成了“姥姥”,而原因是:“外婆”是方言。一时之间,网友纷纷表示不解:有人替作者鸣不平,岂可任意修改原作;有人搬出了《尔雅》《史记》,论证“外婆”才是雅言正音;有人则把《狼外婆》改成《狼姥姥》、把《外婆的澎湖湾》改成《姥姥的澎湖湾》,段子层出不穷……

  事后,上海市教委已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向社会致歉。不过,外婆还是姥姥带来的讨论,还是停不下来。

     ü 相关评论

  一些上海朋友忧心方言式微;而其他人则把姥姥、外婆之分延伸到南北之别,开启了继元宵还是汤圆、小年是哪一天后的又一次争论。

  事实上,双方大概没有弄清,文章作者并不生自申城的里弄,而是地道的关中女子。而“外婆”也并非南方专利,陕西、甘肃甚至河南的一些地方,也都通用。可见,“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多样的山水养育了多样的风情,绝不止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南昆北弋东柳西梆那么粗线条。正如山西陈醋,东北酸菜,福建酸笋,云南酸汤,同是一酸,却各有滋味。

  ü 模拟题

  近日,沪教版教材把一篇小学课文《打碗碗花》里的“外婆”,全被改成了“姥姥”,引发了社会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ü 参考解析

  近年来方言文学刮起的飓风,还原多样的文化与生活,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此才出现了题目中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应当全面的看待:

  上海教材认为“外婆”属于方言而出现改词一事,可能是为了规范课本的语言,想让儿童从小就学习书面性的表达,也是一种“官方式”的文化传播。但其却忽略了改词现象所带来的危害。第一,任意修改原作本身就是对作者的不尊重。第二,对于“外婆”一词是否属于方言,也存在争论,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主观认识。第三,最主要的是,忽略了方言在文学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文学的重要作用就是道出生活的实质。“方言写作”就是为了还原多样的文化与生活。金宇澄的《繁花》用上海话写弄堂故事;颜歌的《我们家》让读者有“想吃四川肥肠粉”的冲动;还有曹乃谦、贾平凹的作品中溢出纸面的山西味道、陕西风情。不必通篇方言,只一两个生动的俚语,就写活了整篇文字。方言文学的可贵,并不在于记录生活发明的生僻言语,而是留下言语塑造的生活。

  但方言之于文学,并非越原生态越好、越土越值钱。有人说:方言是味精,搁一点点,味就提起来了,搁多了就苦了。

  对于草率的修改课本原词引起社会争议,相关部门应该广泛收集民意,征询专家的意见及时整改,并且向社会致歉,解释说明改词缘由。也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找到既能让孩子掌握书面表达又能理解文学作品中方言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的教学方法。

  文学创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甚至会影响一代人。这就要求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谨慎使用文字语言,要正确认识方言,方言文学的可贵,并不在于记录生活发明的生僻言语,而是留下言语塑造的生活。

  广大群众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多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多做出一些理性的评判。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文学作品的改进与完善。通过媒体积极的发声,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对于教材的编写、修订,相关部门一定要足够的重视,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下一代知识的积累,价值观的树立,既要广开言路,也要反复研讨、论证。我们书面表达的规范,也要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增色添彩。

  答题完毕。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