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概况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具体案例:春节假期,“就地过年”引爆乡村旅游,到长洲区富万村、万秀区的思良江、藤县石表山等地体验美丽乡村游的游人络绎不绝。乡村处处有,如何最招客?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我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美丽田园,幸福富万”。走进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春色满园,一步一景。近年来,倒水镇党委精心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在富万村大力发展山水田园湖综合体,实现“绿富兼收”。长洲区倒水镇富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莫振华:“计划在五年内在本村建设悠闲农业品牌示范项目,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使村集体经济年内增收十万元。”倒水镇还以富万村为试点,指导成立并顺利运营富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旅游文化策划推广、信息咨询服务、农副产品展销配送等服务,以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长洲区富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森松:“我们旅游公司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目前正在进行五指毛桃种苗的培育。此外,修建好机耕道路,大大方便了我们村民进行农产品的交通运输。”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二、各方观点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让乡村旅游“强起来”;发展节会经济,努力让乡村旅游“火起来”;文旅融合发展,努力让乡村旅游“活起来”。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临夏市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第一步。投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完善、新建各类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旅游基础条件相对滞后的面貌。“积极探索‘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依托各类设施农业,大力发展花海经济、美食经济和观光农业,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节会品牌,在激活乡村旅游产业的同时,钱袋子也鼓起来。
打造发展特色,开辟“三条路径”。第一条是“舌尖上的创业路”。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应当立足客源市场打造特色品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努力形成覆盖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品质化产业链,打造舌尖上的美丽乡村。第二条是“产学研的创收路”。要考虑到旅游周期性特征,通过开发文创、非遗、节庆、民俗等资源,强化产业链的抗波动能力,增强发展韧性。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着力挖掘和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度挖掘品牌资源潜力,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第三条是“云端上的创新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乡村节庆、康养休闲、文化馆博物馆等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为让城市居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打造乡村旅游亮点,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方式,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打造3D旅游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广告牌、网络等宣传媒介推广乡村美景,吸引更多游客。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完善基础设置,提供硬件保障。一是改善交通条件。发展乡村旅游,有景更要有路,只有路通了,乡村旅游这把火才能烧旺。要积极实施农村道路提升工程,完成农村道路提质改造;改善乡村交通条件,增设停车位,缓解交通拥堵;着力抓好村组断头路、破损道路改造。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游客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其无后顾之忧,要以“瞄准尖峰”的思维健全医疗卫生设施,为游客提供安心、贴心、用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乡村旅游除了要有通村道路,还要谋划停车场甚至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政府要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在资金上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
三、深度分析
(一)概念释义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能够引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低,以及同质化严重,千村一面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大大的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化发展,导致新经济的萎靡。因此改善这些问题,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才能真正的助力乡村振兴。
(二)原因分析
国家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0年提出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相关内容,发展乡村旅游目的是让乡村更有活力,乡村振兴的推进,建设特色农村旅游成为地方乡村发展的一种高效途径。城市周边旅游需求很大,在游客厌倦景区人挤人,高消费的情形下,乡村成为了人们周末游的好去处,同时也可以解决农产品卖不出困局,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三)意义
第一,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在乡村的有机结合。在提供经济基础上,可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增强城乡互动。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农民与游客可以进行信息的互通,接受最新的生活及社会发展知识,盘活城镇-农村的发展路径,洞悉市场环境。
第三,发展乡村旅游,能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乡风文明。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乡村农民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其服务意识、言行举止等自身素养都能得到提升,无形中也加快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更好的营造赞新的文明乡风。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农耕文明,乡土文化,也提升了环保的意识和自觉性。第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游客旅游的目的是寻求审美、寻求愉悦、寻求放松,这就决定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景区须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宜人的旅游环境;只有优雅的旅游环境,良好的旅游氛围,才能有“美”可言,才有可能让游客愉悦身心、放松心情,这也印证了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四)对策
第一,应践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组建专业的团队用于指导人员的培训,提高村民素质,能力,以及专业的服务水平,也可以采取产教结合的形式,把培训人员送至相关企业或者专业对口的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让服务深入人心,而多渠道的培训能不断地提升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第二,杜绝同质化,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聊到乡村旅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要建造一些高档的建筑,让乡村看起来高档。然而这样的建筑会让我们有一种千村一面的感觉,总是似曾相识。这对我们乡村发展总是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色打造品牌,提升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传承老故事,结合独特文化的差异性让乡村文化得以传承,从而深层次助推乡村旅游,让百姓真正的在乡村旅游中收益。
第三,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资金的投入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途径,想要真正走得远,资金的投入是至关重要的,设施的完善与优化,品牌的宣传与建立,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融资渠道多元化,招募社会资本投入,招商引资都可以有效地辅助乡村旅游建设。而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大家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真正的让其提升参与感。
第四,传承与创新结合,繁荣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生活振兴还包括精神文明振兴,要保护传承好传统文化、民族村寨、传统民居等遗产。乡村文化底蕴深厚,蕴含很多优秀的思想观念及道德规范等,有的流传至今已成为乡规民约,这些思想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吸收外来文化并创新性发展。树立富裕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美丽乡村新风尚。
第五,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乡村旅游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原真性”,要在保持乡村原生田园风光、淳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环保、有机”进行旅游开发。对于生产生活的污染,要设置资源化处理站,改善乡村环保问题。以“项目引领、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为路径,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循环发展,保持乡村空气清晰、水源干净、田园美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生意“四生”共赢。
第六,拉长产业链,壮大乡村旅游产业群。旅游的六大要素中,“购”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各行业的发展。因此,把乡村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突破口,以此增强旅游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产品较多,如当地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等,要深入挖掘乡村元素的旅游价值,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共享经济、创意旅游和特色旅游文化产业,让村民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成为旅游开发的受益者。